★課程時間/地點:
授課老師:謝長奇 教授/ 陳怡蓁 老師
課程時間:每週四 上午10:20~12:10
上課地點:社會科學學院 109教室
★課程目標:
1. 提昇對伴侶動物、畜產動物、動物園動物、實驗動物與野生動物福祉的知識
2. 提昇對伴侶動物、畜產動物、動物園動物、實驗動物與野生動物福祉的敏銳度
3. 增進伴侶動物、畜產動物、動物園動物、實驗動物與野生動物福祉的行動技能
4. 瞭解伴侶動物、畜產動物、動物園動物、實驗動物與野生動物福祉倫理價值觀
(↑課程安排與規劃)
★課程內涵:
學習動物福祉的概念,以及其社會與生物道德背景,研討內容包括伴侶動物、農場動物、動物園動物、實驗動物與野生動物等福祉,以提昇對動物福祉的知識、敏銳度與價值觀,並增進動物福祉的行動技能。
★預期效益及場域說明(與場域的連結) :
本課程前導時會以詢問開放性的問題,幫助學生了解狀況,並開發他們思考方式,並且適度的集中大家學習的焦點,相當地符合學生學習的興趣所在或者與未來的環境相關性,讓身活周遭的事情可以被理解以及認同。並且研讀以及參觀保健雞舍作為情境模擬學習導入後,學生制訂的學習目標應與本課程訂定的學習目標一致,並由小組每週與老師隨機進行交流與對談,以確認進度的執行。期末會進行小組共同分享研讀的資料;並由老師監督學習成效並評估整組的表現。除此之外,課程連結本校保健福利雞舍基地,先以校內的場域讓學生做實地的產訪教學,導覽學生從不同面向去剖析建設保健雞舍的原理與如何理解雞隻情緒、動作、行為等等,並且以「五大自由:免於飢渴、免於不舒適、免於恐懼和緊迫、免於痛苦傷害疾病以及表現正常行為」作為觀察的指標,進一步解說,作為學生去參訪課程相關機構(動物園、收容所、禽/畜所)前的模擬演練基地。
★回饋與反思:
◆授課老師反思 : 畜產系 謝長奇老師
透過人文跨界的資源進入,讓本課程可以有更多戶外參訪的機會與實踐,且11個小組各別有機會去校外的動物之家、廠房等等中部鄰近基地去做調查與個案分析查探。不僅僅讓這次的學習互動有了更多元的戶外經驗,更是讓大家有了理解目前動物權利、福祉的訴求,也讓不同科系的學生們用不同的角度看到更多的不一樣之處。
◆授課學生回饋 : 畜產系 陳同學
在課程中,因為有不同科系的同學選修,會發現心得充滿不同觀點與思考。比在一門課中,全是同系的同學相對來說,學習面向是較多的。
◆授課學生回饋 : 畜產系 黃同學
除了那些有關安樂死法律問題的議題,人們自身更是這問題的主因,該改變的不在只是那些死板板的條例、條文,還有每人的內心。
★學生成果連結:
https://www.slideshare.net/secret/3zHgcYdiPhmkl7
★活動照片: